发布时间:2025-10-15 18:11:15    次浏览
本报记者刘光斌通讯员刘芳莉从销售药品到形成制药团伙,淄博一假药生产窝点将蛤芪喘愈胶囊、高效骨痛康假药销售至全国多省乡镇卫生所。自2000年到2013年,目前已查实该团伙销售出845万余元的假药。昨日,张店区法院公开宣判,许某等7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没收财产等处罚,其中许某犯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没收财产人民币2500万元。从推销假药发展 到自制假药2000年左右,河南濮阳的许某来到淄博淄川某村卫生室推销一种名叫蛤芪喘愈胶囊的哮喘病胶囊。这些治疗哮喘和风湿的药卖不出去,我绝不收钱。许某拍着胸脯对该村的卫生室负责人孟某某保证。由于有利可图,这两种没有国家药品生产批号的药物让孟某某动了心,于是先拿了50瓶蛤芪喘愈胶囊。半年之后,胶囊卖完了,许某便开始为孟某某及其同事陈某某长期供应蛤芪喘愈胶囊及高效骨痛康。许某交代,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许某从朋友那里获得了蛤芪喘愈胶囊及高效骨痛康等药的配方,开始走上生产制售假药的道路。为了生产安全,许某雇用家住济宁,人称宝贵哥的史某某为其加工药品。据了解,2008年冬天,许某化名老韩通过物流给史某某发来了三组制作胶囊装药的机器,接着许某又通过物流给史某某发来了生产假药用的原料药品,自此开始,史某某就开始在梁山县某村的养鸡大棚里开始给许某加工、包装药品并往外发送。商标和药品名均为凭空捏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史某某制作的假药主要是蛤芪喘愈胶囊及高效骨痛康,其所用的原料是许某分别从安阳、安徽太和等地购来的活血片、消炎痛、咳克敏、小苏打、维生素B、钙片、布洛芬等十几样成品药,然后在经过史某某加工组装胶囊而成。而用于包装假药的商标、包装盒等是在济南天桥区一家印刷门头制成的,该印刷店老板陈某某在2007年与许某认识。从2007年开始至2013年,陈某某以为许某印制药品包装的形式获利10万元左右。并且许某所销售的药品均是未经过正规注册手续的品牌,如其编造的河南健源堂药业有限公司、中国濮东高效风湿定制药有限公司等,经过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稽查局调查,均非该省的合法药品生产企业,复方关节炎胶囊、咳嗽痰喘胶囊等也不是合法注册药品。